• slider image 58
:::

除了鼓勵帶孫上學…

學校名稱: 大同國小 作者: 蔡耿維(教師) 指導老師: 人氣:478

隨著教育部宣導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訂定為「祖父母節」,各級學校即如火如荼地展開各種相關的慶祝活動。不論是鼓勵帶孫子女上學、或是攜帶孫子女上學的祖父母即可獲得小禮物、為待孫上學的祖父母歡呼、拍照各式各樣的歡迎活動熱熱鬧鬧地在全台各地展開。這些如同嘉年華會一般的慶祝活動雖然為祖父母與孫子女留下了一張張歡喜的相片與快樂的回憶,但不禁讓人懷疑,祖父母之餘家庭,就只是一個帶孫上學的角色嗎?除了舉辦歡迎與慶祝扮演著提醒大眾「祖父母」存在的這些活動之外,需要協助父母照顧孫子女的祖父母還有什麼需求?他們還需要些什麼?

 

今日隔代教養的趨勢

    提到「隔代教養」家庭,許多人心中浮現的是父母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照顧孩子,而把孫子女交給祖父母照顧的狀況。一個針對「隔代教養」家庭的普遍看法是隔代教養家庭的成因經常是負面的,例如父母本身的未婚生子、濫用藥物、監禁、心理與精神疾病等問題可能就是形成隔代教養的狀況的原因。

雖然以上這些原因的確可能是構成隔代教養家庭的原因,然而在今日時代變遷之下,「廣義的隔代」教養狀況卻隨著雙薪家庭、單親家庭等狀況的增加,而成為我們身邊經常可見到的現象之一了。所謂的廣義隔代教養狀況可以說是(外)祖父母任何一方與孫子女有經常性共處,且承擔部份或全部教養責任的家庭。因為經濟的壓力,今日社會中有很多父母兩人都需要工作分擔家計。忙於工作的父母因為上班地點、上班的時間經常無法配合孩子的作息,所以需要有人協助照顧子女。許多研究發現雙薪家庭中的父母們經常考量安全性、便利性、經濟性、好保母難尋及擔心孩子在托育機構得不到一對一照顧等因素後,常會以自己的父母為托育孩子的優先考慮。另外,當父母面臨婚姻的破裂與配偶的死亡時,帶著孩子的父親或是母親,經常會尋求原生家庭父母的協助。他們可能在平日忙於無法兼顧工作、家務、照顧子女的角色時,請求祖父母們來協助照顧子女;也可能在臨時需要幫手時,尋求祖父母們的協助。

在這些狀況之中,隔代教養的時間與負責的範圍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祖父母可能只需要負責照顧生活而不需負責管教,但有的可能需要全權負責所有孫子女的生活照顧、管教與代替父母做所有的決定(簽聯絡簿、決定是否要參加活動、升學與否的考量);他們負責的時間可能是全天候、全年無休,但也可能是只需照顧孩子放學後到父母回家前的一小段時間。由這些形成隔代教養的不同原因與他們負責照顧孫子女的時間、照顧的範圍來看,其實隔代教養家庭的狀況是相當多元且複雜的,所以我們很難以單純的「祖孫倆構成之家庭」來涵蓋今日所有的隔代教養家庭狀況。

 

同樣隔代教養表現大不同

早期國內許多針對隔代教養家庭所做的調查之中,經常顯示隔代教養家庭的兒童會遭受許多不利。但實際上,由祖父母照顧的孫子女就一定會遭受許多不利嗎?

曾教過幾位隔代教養的學生,他們雖然都是由祖父母代替父母教養子女的狀況,但幾位孩子的表現卻大不相同。以其中兩位孩子為例,兩人均居住於背景相類似的農村,祖父母均以經營小生意為生。很巧的,兩位學生都是由於單親母親需到外地工作而由祖父母來照顧孫子女的狀況。類似的背景與環境條件,不過兩人的表現卻有蠻大的差異。其中一位肩負照顧與養育孫子女責任的祖母相當認真,極為重視孫子的教育。不但代理忙碌的母親照顧孫子的生活起居,認真地監督孩子功課、作業,並常與班級導師聯繫,隨時注意孩子的各方面情形。這位祖母因為認為自己所學不多,還請居住在附近的阿姨與舅媽一人複習數理,一人監督英語。在眾親友的鼎力相助下,這個隔代教養家庭的孫子不但是個成績優秀的好學生,而且各方面的表現都在班級中名列前茅呢!

然而另一位學生其祖父母雖然也關心孩子的發展,但他們卻把大部分晚上的時間用在自己的休閒娛樂上,並以到校表達不要讓孩子寫太多功課、質疑學校課本注音、國字與過去祖父所學不同、反對孩子回家寫日記、反對練習作文等方式表示他對孫子女的關心。這家庭中的祖父母不喜歡參加學校的任何親職教育活動或與私下與學校、社區接觸,仍堅持以自己過去經驗教導孫子女。所以這個學生在祖父母的保護下,經常不按照班上進度完成作業,也不願意學習今日學校課本所上的知識。不但如此,祖父母也不認為需要限制孩子晚上的活動,以致這位孩子常因前一天晚上熬夜上網使得隔天上課的精神很不好。整體來看,該生個性消極、經常在上課時間打瞌睡,在各方面表現均不太理想。

雖然兩個孩子本身的資質可能有差,但同一班級之中的兩位隔代教養家庭孫子女確有如此大不同。這樣的狀況還是令人感嘆。因為祖父母對教養孫子女的關心、積極尋求適當資源的協助、積極參與親職教育課程、接收正確育兒資訊等因素,而使得兩隔代教養家庭孫子女的發展有極大的差異,可見除了鼓勵肩負教養孫子女責任的祖父母帶孫子女上學之外,隔代教養家庭尚有其他許多需要協助與支持之處。

 

由國外的研究看隔代教養家庭的需求

究竟協助父母照顧孫子女的祖父母有什麼需求?國內與此相關的實證研究極少,因此我們只能由國外的調查中窺見隔代教養祖父母的需求。  

Landry-Meyer(1999) 1998受美國立法組織委託政策研究學會(Institute of Policy Research) 針對美國Ohio州的家庭進行一項研究。研究針對6,307位完成訪問的祖父母,篩選出直接教養孫子女的186位再進一步調查。這項針對代替父母照顧十八歲以下孫子女的祖父母進行的研究得出以下的一些結論。祖父母的需求如下:提供適合孫子女的參加的社交活動(81.1%)、提供祖孫共同參與的活動(76.1%)、孫子女的諮商服務(72.9%)、各種社會服務的資訓與可參加的課程(71.7%)、指導孫子女的家庭教師(69.64%)、醫療方面的經濟援助(69.2%)、法律上的資訊與建議(66.6%)、協助舒壓的課程(66.0%)、孫子女休閒時的照料(62.5%)、祖父母自己的諮商服務(6 1.4%)、祖父母的的支持團體(57.7%)、孫子女的接送服務(54.0%)。另外,這些祖父母所關切主要議題則是孫子女的教育、孫子女的人身安全與平安、孫子女的情緒健康、孫子女的身體健康、自己的的身體健康、孫子女的情緒問題等項。除此之外,Badya Brooks-Gunn1998)、Chalfie1994)、Fuller-Thomson 等(1997)所進行的研究結果也和上述的研究結果類似。

 

對需要照顧孫子女的祖父母提供更多協助

    由國外的這些研究可發現,隔代教養的祖父母的需求有許多是我們一開始所未預料的呢!在許多場合之中,許多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均表示他們非常期盼能被視為是一般正常家庭,而他們的需求也和一般家庭相同,期盼能和孫子女共同活動,關心孫子女的教育議題但是身為祖父母卻又要代替父母照顧孫子女,所以他們無法和其他孫子女同儕之父母,或是自己原本不需要承擔教養責任的其他朋友分享資源與經驗,以致許多隔代教養祖父母處於一個相對較缺乏支持與資訊的狀況。是故,我們經常可發現部分隔代教養家庭因為資訊、資源、支持的缺乏而對孫子女的發展有負面的影響。

    此,身為學校與教師的我們實在應更深入的瞭解隔代教養家庭。我們應多利用各種機會聽一聽隔代教養祖父母心中的期盼,應多理解承擔孫子女教養責任的祖父母他們的需求。而若需要舉辦各種親職教育活動,應思考這些教育技巧是否符合隔代教養家庭的狀況,課程中所提供的各種資訊能否滿足隔代教養家庭的需求,並能進一步規劃屬於隔代教養家庭的親職教育活動若能多思考隔代教養家庭狀況與需求,相信未來配合祖父母節的各項活動就能更有深度,學校所舉辦的親職講座能發揮更多作用,也能對需要照顧孫子女的祖父母提供更多的協助。

 

本文於 2010-11-10 發表於「其他師友月刊5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