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好壞全在一念之間

學校名稱: 大同國小 作者: 陳思璇(教師) 指導老師: 人氣:581

當一個孩子表現出「偏差行為」,此時他背後的意圖是什麼?

一位新手父親抱怨自己一歲兩個月的兒子很「頑劣」。他說:「寶寶常要我們拿玩具給他,但沒過三秒鐘他就會把玩具一一丟在地上,之後還一直吵要。」

這位父親認為,這個壞習慣是奶奶(主要照顧者)寵孩子的造成的。他說,大人必須從小教他們懂得順從、紀律才是。

    遇上行為不符合大人期待的孩子時,父母與師長第一個反應常會是孩子不聽話、叛逆。但孩子真的是天生反骨,喜歡反抗惡搞嗎?或許他們只是想要引起關注,用他們。知道的方法來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正好這個方法是不被社會認可的;或許是他們只是用自己經驗來表達情緒,然而大人對行為的的解釋,會影響他對孩子的應對與反應,進而影響孩子的感受

    這環環相扣的連鎖反應其實可說真是起因於對現象的不同解釋。希臘哲學家Epictetus說:「人不是為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這件事的看法困擾著。」因為對事物的解釋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態度與情緒,有時後是因為不同解釋困擾著彼此,使得許多原本不會產生衝突的情境轉變成不好的結果。

    換個角度想,若大人們不要覺得被孩子耍,能體認丟東丟西只是幼兒探索世界、遊戲、訓練手部肌肉的表現。有耐心地由孩子天真的角度來看世界並陪伴孩子成長這樣的生活不就輕鬆多了嗎?同樣的,當孩子不理會大人的命令或違反父母的規定時,在大聲責罵孩子前先想一想孩子背後的意圖是什麼?

    請多思考孩子行為的動機對孩子行為的解釋。或許在生活中要事事體察背後的原因並不容易,但若能試著改變對人性負面的解釋,以更正面的觀點來看待世事,相信孩子的行為會漸漸改進。

本文於 2011-03-25 發表於「國語日報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