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請善待孩子的提問

學校名稱: 圓崇國小 作者: 張燕滿(老師) 指導老師: 人氣:305
假日,我有著充裕的時間準備中餐,大女兒則穿梭在我身邊,一會兒跟我說學校的事,一會兒問我煮菜的事。因為我有足夠的時間,因此我也有足夠的耐性與他天南地北的對話。
    我請他幫我洗米煮飯,他熟練的打開米袋,用量米杯精準的量了兩杯米,正當他要打開水龍頭時,我提醒他記得要「溫柔以待」,他立即反應:「我知道,要溫柔一點,不可以破壞米的營養!」這是當時教他洗米時的小秘訣。接著,他將洗米水留在一個小水桶裡,這是等一下要留下來洗菜、洗碗用的。這也是他有時候跟著我在廚房作伴時,所觀察學習到的。當然,這期間已問過無數個「為什麼……?」,常令我回答不出,甚至按耐不住性子要發火的狀態。
   如果以同理心的觀點來看待這件事,我們都知道發問「為什麼……?」是孩子成長的必經歷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外界的好奇是與日俱增。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便能盡量「容忍」這無止盡的提問。
   再者,我們應該要高興並珍惜參與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的時光,因為,這是我們與孩子進行深度對話的最佳時機。就社會建構論者的觀點認為:語言,是孩子認識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如果孩子無法透過對話的方式,學習就無法發生。從與孩子產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中,正是我們將所處的文化傳承的最佳時機,而且是不著痕跡,不說教的傳承。掌握每一個「機會」教導孩子相關的知識是很重要的。
    又,孩子會模仿我們對他的態度與回應。我們的思考邏輯也是透過這樣的管道傳承給孩子的。遇到困難時,我們會如何處理?孩子也在學習我們面對挫折時的反應。當孩子面對問題,詢問我們的意見時,如果所得到的回應是不耐煩的、不重視的……負向的,那麼我們又怎能奢望教導孩子面對問題時要拿出勇氣與智慧「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孩子所學到的反而是不理它、逃避它、甚至發脾氣趕走它。
    當父母、長輩的,總希望在孩子面前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厲害角色。孩子一開始的簡單問題,我們三兩下就能回答,享受威風的感覺;但是,問題越挖越深,越來越無法招架時,惱羞成怒,深怕顏面掛不住,只好斥責孩子問些有的沒的。我們其實可以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但是願意花時間陪孩子找出問題的答案。如此一來,讓孩子知道「學海無崖」;二來,做了良好的示範—學海無崖,「唯勤是岸」,「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觀念。真是一舉兩得。

    我會勸告周遭的朋友,請善待孩子的「為什麼……?」,因為那是孩子能與我們牽線的每一個亮點。

本文於 2011-08-01 發表於「其他師友月刊5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