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深度閱讀

學校名稱: 中林國小 作者: 楊秀如(敎師) 指導老師: 人氣:817

 

 

文章標題:深度閱讀

一、緣起

  十多年前(當時任教嘉義縣三興國小)一對很誠懇的家長告訴我:「我不在乎孩子的考試成績,只希望孩子能快樂的學習。」這句話,使我重新思考教書的目的、方式?並提供我廣大的思考空間,讓我重新調整教學的方式、態度、理念。

   告訴我這句話的人正是曾志朗教授夫婦,當時他們任教於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認知中心。記得,他們的孩子轉到班上時,常會有「身心症」產生,讓我困擾不已,幾經和家長聯繫才知道,他並不快樂,一直想回美國。後來,我想辦法使同學以同理心幫助他適應環境,日子過得還算愜意。

   因為知道他不快樂,所以就加強和家長聯繫,希望能讓孩子重拾信心,因此和曾教授夫婦接觸頻繁,他們不但支持我,甚至為我解答教學上的疑惑,也常提供資源給我,使教學更順暢,更讓自己成長不少。

 

『孩子的學習是不能等待的,我們要不斷的提供新書給他們,養成他們閱讀習慣,閱讀習慣一旦養成,很多學習上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打開一本書,等於打開了一個世界」、「讀書是從別人的經驗中換取自己常識最好的方法」、「教育是振興一個國家的基本大法,改革必須從教育做起」這些叮嚀常在耳邊響起。曾、教授常告訴我:面對多元化社會的孩子,我們必需提供多樣化的題材,培養小孩子懂得思考,能明辨是非,有能力活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將來才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要使社會國家和諧,必須盡力把每一個孩子帶好,尤其是基礎教育。他們時常提醒我: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不要過於重視紙筆測驗成績,孩子學習態度觀念、行為習慣,才是決定他們是否成功?生活是否快樂?人生是否踏實?將來是否能為社會國家盡自己的力量的關鍵能力。他們還建議我按月提捐定額的善款買書,不斷的提供新書給小朋友閱讀。他們認為做善事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直接受惠,那是最好不過了。建議我在學校擔任義工,整理圖書環境陪孩子閱讀,他們願意大力的協助購置圖書及爭取各界的贈書,希望我是一顆種子,在校園中萌芽。

 

    八十六年二月從台北市富安國小調任竹崎國小服務。仍是依照往例將曾志朗、洪蘭教授捐贈的圖書搬到班級教室讓學生閱讀。一開始,很多人對我將家裡的好書一箱一箱的搬到教室來感到很好奇?問我為什麼我這麼捨得?並詢問書籍來源。

在與同事及家長閒聊時,部分同仁及家長很贊同:按月提捐定額的善款買書,推廣閱讀這個想法,希望能和我一起來做這件有意義的事。曾、教授更是樂意充當我們的顧問,幫我們的忙找圖書資源。於是竹崎國小校內春風化雨社推廣閱讀社團,就這樣開始萌芽。在竹崎國小經歷許昭雄、池燕露二位校長(已陸續退休)都是大力支持這有意義的活動的校長,他們常克服經費的困難提供必要而迫切的協助。

 

二、整理學校圖書,教小朋友利用圖書資源

自告奮勇整理圖書資源,得到校長的支持,礙於經費的限制,只好商請外子林連發老師幫學校圖書室設計一套簡便的圖書管理系統,再由學校裡熱心的同仁、家長、小朋友一起整理,大家不分你我分工合作,將書籍建檔。我們將全校圖書集中重新分類整理更整理出三十個書箱,解決了長久以來班級圖書貧富不均的現象。

圖書電腦化後,由義工媽媽、小義工們為大家服務。每天借閱書籍的人潮不亞於合作社。學校教務處有鑒於推展閱讀活動的重要,也陸續推行閱讀心得報告『小小書蟲蛻變記』給獎辦法鼓勵閱讀、查資料比賽、徵文、說故事、設計圖書室繪畫、週三兒童讀書會、親子共讀等活動等,使整個竹崎國小沈浸在一片書香的氣息中。

    很多長官及他校教師看到我們在未得到有效的教育經費補助下,卻一直能結合善心人士、教師及家長的捐款默默推廣閱讀而深受感動,於是,縣內的教育界同好也紛紛的響應推廣閱讀活動,整理圖書、捐書、捐款以及向教育局申請相關經費辦理閱讀活動。當時教育局社教課張翠瑤課長更是苦口婆心的到各校宣導閱讀活動的重要,積極的向教育部爭取經費讓各級學校辦理有關推廣閱讀的各項活動,如圖書管理、兒童讀書會種子教師培訓、親子共讀等研習。增進教師帶領閱讀的知識和技能,有效的協助學生學習;讓父母藉由閱讀開闊視野,放鬆教養的步調陪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三、資源共享,減少摸索時間

為了推廣閱讀活動,到處尋找更多的夥伴一起來推動。我們先到處蒐集相關資料讓大家方便使用,減少彼此設計教案、準備課程及摸索的時間。大家溝通理念定目標並形成願景,設計讀書會方案進行討論,擬定實施計劃,執行計畫並行銷,最後進行評鑑。活動結束彙集成果,將大家共同成長的經驗編成刊物,燒錄光碟給學員參考、欣賞。作為共同的回憶及往後改進的依據。「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大家集思廣益,教學相長,無形中增進了教學技巧及方法,享受教學的樂趣;和學生一起藉由閱讀經歷古今中外的故事、自然世界的體驗,好似經歷一場又一場奇妙的旅行。孩子們對於世界充滿好奇心,孩子們不斷的藉由書中的世界去感受到自己的好奇與熱情,閱讀讓孩子獲得學習的根本和樂趣。

 

四、家長孩子的回饋

在推廣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經由合作思考中獲得知識,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到別人的意見,無形中學生的表答能力增加了也學會了同理心及多元角度看事情;程度不是很好的孩子,藉由分組討論、輪流報告中,學習了別人的優點,經由上台報告中增加自己信心。在鼓勵閱讀後,學生在多方面的學習表現普遍提升如生活禮儀、表達能力、查資料、日常生活中的應對進退、做事能力都進步很多。在辦理親子讀書會、家庭共學活動後更是獲得家長的好評。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更得要領,更能體會到:陪孩子一起快樂成長的重要。  

 

五、感人事蹟、心得                            

記得剛開始推廣閱讀時,常受人攻擊或批評。曾經有過打退堂鼓的念頭。但曾、教授告訴我:要勇敢走下去,只要有困難,他們一定盡全力幫忙,甚至樂意當我的垃圾桶。有一天,本校許校長巡堂時,很親切的告訴我:「面對改變帶給人不安定,推廣閱讀是一件很棒的事,不要理會旁人的閒言閒語,校長支持你。」加上校內一群理念相同的同事、家長不斷的幫忙。因為他們的鼓勵,讓我感動不已,更增強我繼續走下去的原動力。常提醒自己:耳朵放聾一點,無論如何總是要持續的做下去,這是一件好事,相信漸漸的會得到大家的認同。

 

自從受到教授夫婦的鼓勵,推廣閱讀,鼓勵多元學習後,孩子更能適性的發展,關懷周遭的人。我們一起查資料、報告分享、討論、品嘗成果,每一次都在一片歡校笑聲中進行每個活動,並將成果彙編成班級刊物。學生藉由各項學習活動中,得到很多樂趣,無形中提升了各種基本能力;家長實際參與活動獲得成就感,使親子關係更貼近,也對老師的用心感動,常由家長和學生們的回饋、協助、捐書、捐款中,體驗到甜美的果實。

  

六、回故鄉服務學區子弟

在竹崎國小推廣閱讀活動六年後,於九十二年八月一日調回故鄉中林國小,將閱讀的種子帶回自己居住的社區,能為社區服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當時,沈淑貞校長派任中林國小,對圖書室的利用教育特別的重視,早期沈校長在台北市任教時,就是擔任北市教育局「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輔導員,推廣全台北市的圖書館利用教育工作。沈校長商請我幫忙整理圖書室環境,希望在有限的圖書資源下發揮最大的功能,讓中林國小的學生都能喜歡接近圖書室,藉由優良課外讀物的閱讀,拓展學童的學習領域,獲得更好的成效。

 

   中林國小位於大林鎮中林里,學區以中林、上林二里的學生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地區,文化刺激貧乏。家長忙於農事,對小朋友雖關愛但欠缺指導學習的方法,學生的活動大多以閒逛為主,要不然就是打電動度日。圖書室的角色在此就顯得非常重要。

   閱讀是一種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來自沒有閱讀環境的孩子要他們坐下來閱讀一本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閱讀討論更不用提了。因此,閱讀的推廣養成孩子的習慣在鄉下地方顯得特別重要。唯有想辦法讓孩子們打開書,才能擴展他們的視野,加深加廣各領域的學習。

 

七、將圖書室佈置成有如「家」的溫暖感覺

   民國九十二年八月調回母校-中林國小,畢業近三十年來中林的各項設備已顯老舊、資源依舊短缺;這些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廣閱讀,累積了一些整理圖書的經驗,幫忙整理圖書室環境,期望在有限的圖書資源下發揮最大的功能,讓中林國小的學生都能喜歡接近圖書室,藉由優良課外讀物,增強學生各領域的學習、拓展學童的學習視野。外子林連發老師夜以繼日的幫忙設計圖管程式,我們利用暑假期間,帶領學生將舊有的圖書室、社會科教室加以改裝整理,期使大朋友、小朋友一進圖書室就有如「家」溫暖的感覺,樂於接近使用圖書資源。

八、志同道合人士捐款、捐書共造軟硬體

    陽明大學曾志朗、洪蘭教授捐助經費,增添本校圖書室不足的設備,如:水泥地板成為地磚、原木地板,補充不足的書櫃;再將書櫃、桌子全面修理裝釘,使書架、書桌煥然一新,和圖書室其他設備成為統一調和色彩。請水電工將圖書照明設備加以改善。大、小義工們幫忙雜物清潔工作。筆者夫婦也以校友的身分熱烈響應捐贈十幾萬元的圖書,曾、洪教授、遠流、格林出版社、親朋好友等陸陸續續捐贈很多書,充實圖書設備。要讓孩子喜歡閱讀必須不斷的增加各類藏書及新書,於是,又找一群熱心回饋社會的親朋好友成立「中林書香社」每月固定捐款購書。

   積極爭取公家單位、民間團體贈書及補助活動。如中國圖書館學會的健康閱讀活動,藉由書展、闖關、影片欣賞、讀書會等活動吸引孩子們重視健康且樂於接近圖書;天下希望閱讀活動的新書展、閱讀護照、巡迴書車、大學志工說故事等多元而豐富的活動,增添孩子們的閱讀樂趣。尤其大學志工說故事更是孩子們最好的楷模學習,孩子們如果要上大學必須用心學習、努力讀書;教育局社教課的親子共讀活動,讓家長重視親職教育陪孩子快樂閱讀等。尤其在閱讀課和孩子一起討論出來的閱讀護照進階星星:撒滿無限的希望、呈現「撒下希望的種子期待生根發芽,長成壯碩的大樹,開出美麗的花朵,結成累累的果實。」每一進階的頒獎,更讓孩子們喜愛與期盼。

九、學生們作小義工,自動自發管理圖書

    學生們看到好書陸陸續續的進來,借書的人潮不斷。南縣虎山國小的老師到校參觀,看到小朋友自動自發的處理借、還書手續感到訝異,告訴我:「你們的圖書室跟合作合作社一樣熱鬧。您們是怎麼做到的?」直到臨行前,未等我開口,他們就說:「我們已經知道了,觀察了這些小義工的熱情,我們深深了解,整理圖書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十、成立班級圖書角,陪孩子閱讀

   學校申請資訊教學經費添購班級電腦視聽設備,融入圖書館利用教育和孩子一起將班級圖書角的書籍分類整理,介紹優質電子書網站、紙本書給學生認識並閱讀。早自習、午休、下課陪孩子閱讀、聊書,再利用每週二下午安排書香下午茶,讓孩子將平時學習的語文活動,如閱讀、聽、說、讀、寫作、演展現出來。孩子因有吃、有喝既輕鬆又歡樂的下午茶時間不斷的練習思考、發表上台說話。無形中閱讀、寫作、表達能力等各項能力都進步了。

十一、認養學校環境栽種多樣性蔬菜

    帶孩子們閱讀圖書後,大家經由討論中獲得一些共識。例如勇於嘗試、增廣見聞、做一件使世界更美好的事、不怕苦、待人有禮貼心等。於是開始思考如何帶孩子們在生活中力行實踐。

    學校工友退休,遇缺不補,廣闊的校園非常難整理。利用上午20分鐘打掃指導孩子效率學習,因大家集中精神、動作迅速,不但能在時間內完成工作,還可以再幫忙各班打掃,甚至將一大片操場圍牆周圍乏人問津、無力打掃的落葉清理乾淨,讓校園無死角。

     結合生活、綜合、彈性課帶孩子認養學校菜圃「勤耕園」栽種多樣性蔬菜,如花生、韭菜、青椒、芋頭等十多樣蔬菜。葉菜類長大了就吃火鍋,小朋友們可邀請師長、朋友們一起來品嘗;韭菜熟了,全班一起包水餃煮點心;花生熟了,煮花生請全校老師品嘗,還將摘種期間到採收的相片製作成卡片和花生裝箱用快遞寄給曾志朗、洪蘭教授們品嘗,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其他蔬菜長大了,大家輪流帶回家給家人煮或自己練習當廚師學煮菜,孩子們都覺得自己種的菜特別好吃。在摘種期間我們學會自然觀察、閱讀百科、自然科學、應用科學類等有關栽種植物及烹飪的書,更加廣加深孩子的各類資料查檢及書籍閱讀的機會及能力。

    讓孩子有所期待,在努力的過程中學會閱讀、思考、判斷、作決定的能力。豐收時,得到成功的喜悅;失敗了,學會挫折容忍力。藉由每一次的活動的體驗無形中培養耐力、內省能力,重新檢討,準備再出發的動力。

 

十二、走入社區,閱讀生活環境

    藉由多元閱讀的介紹,避免閱讀偏食,孩子才會更加的了解自己的性向。例如,生活課講到生態時,介紹「自然科學類」的書籍讓學生閱讀並觀察生態,帶孩子在校園中觀察花草、昆蟲、鳥類、動物等。夏日的夜晚邀請家長帶孩子賞蛙,在賞蛙前,先跟大家介紹一些有觀賞蛙的網站、圖鑑,讓親子們知道賞蛙的常識、配備及注意事項。一群人手牽手穿著雨鞋走在田埂上,聽著各種蛙類的鳴叫,帶著手電筒踩著泥濘,尋找青蛙的芳蹤,大人們彷彿踩著時光隧道回到童年時光,孩子們的歡笑聲充滿整個田野,既新奇又有趣。

   課程介紹認識居住環時,介紹「社會科學類」、「史地類」的書籍讓學生閱讀,帶學生參觀社區博物館、認識社區的古蹟、產業、訪問家長職業、社區耆老等,帶孩子們到社區「趴趴走」,孩子們不但覺得新鮮有趣,也更加認識自己居住的環境及在地的文化。讓班上同學練習當主人、客人,大家角色互換練習生活禮儀。製作家鄉鄉土圖畫書、用相片說故事介紹家鄉參加縣賽,孩子獲獎的喜悅與自信心的鼓舞,非筆墨足以形容。

 

十三、走出社區,參觀圖書館、大書局

    鄉下的孩子,假日時間學生的活動大多以閒逛為主,要不然就是打電動度日。很少

有家長會帶孩子上圖書館逛書局,鄉下的書局也以賣禮品、文具居多,為了擴展學生的

學習利用「班訪」活動,帶孩子參觀鄉鎮圖書館、縣立文化中心,讓孩子們知道圖書館

裡的各項設備、功能,更深入的了解圖書館如何方便大家學習。

   為了鼓勵孩子存錢買屬於自己的書,於是,找一些義工家長資源協助,向學校申請

校外參觀,先帶孩子參觀鄰近中正大學圖書部,再帶孩子坐火車逛嘉義市大書局如,墊

腳石、金石堂、誠品等。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坐著火車逛大書局,孩子們興奮的自己買車

票,雀躍的欣賞車窗外的風景,使整個車廂充滿快樂的氣氛。一大群人興奮的走在大街

上真是熱鬧極了。趁此機會讓鄉下孩子們學會過馬路,正好融入交通安全教育,是最實

際也最有效、生活化的學習教育。在書局裡安靜的吹著涼涼的冷氣閱讀一本本的新書,

真是一大享受。每每集合準備回家時,大家總是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而流連忘返,帶

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

 

十四、找資源成立社區圖書,參加師鐸獎選拔為圖書館賺獎金

   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不是一下子就可立竿見影的,一定要大人們耐心的陪伴營造良

好的書香環境及閱讀氣氛才易成功。鄉下資源缺乏地區,必須社區與學校互相配合才能

改善整個大環境的閱讀習慣。社區一群有志之士,希望帶動社區的學習於是成立社區書

法美術、寫作、親子英語教室。筆者參加全國師鐸獎選拔為社區圖書館賺一筆獎金,也

提供家裡的後院找親朋好友捐資搭建社區小公園、圖書館,期成為社區學習中心,供社

區休閒學習,我們利用假日一群大小志工合力建造一座屬於社區的書樂園。未來,期望

學校與社區充分結合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給予社區的居民學習帶動閱讀氣氛,養成孩子

的閱讀習慣。 

 

    在生活閱讀,閱讀生活中,藉由閱讀環境的營造,陪孩子閱讀走出教室、社區、圖

書館、大書局等漸進式的擴展鄉下孩子們的學習觸角,每一次的活動都在期待與歡樂學

習中畫下美麗的句點。看到親子們幸福、滿足的笑容以及一本本記錄孩子共同學習、回

憶的班刊出版,一身的疲累也跟著消失了。把所有的孩子都帶上來,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所有的孩子都是我們共同的孩子,也是國家的希望,只有大家都美好的時候才是真正的

幸福。

 

 

 

 

本文於 2007-12-01 發表於「其他2007.12台灣教育會6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