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課文摘要教學

學校名稱: 民雄國小 作者: 李華欽(4年9班導師) 指導老師: 人氣:704

摘要能幫助學生主動建構對課文的認識,讓他們聆聽、組織、評估、說出及修正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當學生有遺漏或疑惑每段的重點時,教師以課文結構(大綱)作為引導提示,如主要角色為誰?他做什麼了?再來呢?緊接著呢?結局呢?
筆者以四年級上學期某版本國語及習作(第九課珍重再見)為藍本,在不改變原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條件下,把一段較長的文字緊縮成較短的文字,接著將全班(30人)測驗結果分類、統計、摘要,再歸納出班級掌握關鍵語句的理解能力:30%合乎大綱(完全正確),41%接近大綱(保留關鍵語句),29%背離大綱(刪除關鍵語句);如果再細分每段每句的關鍵語詞,可發現學生在本課錯誤率有未刪除形容詞以致錯誤為53%,因時間副詞沒有刪除而錯誤者有16%,有31%因不刪譬喻修辭而導致錯誤。
教師根據上述結論將學生依個別狀況分成三人為一組,輪流討論課文中那些是應保留的重要訊息?那些是與主題較無關的細節或重複呈現的訊息,可以被刪除?每一生必須陳述個人意見、理由,在一段討論時間之後,每組只留組長,其他兩人必須移動到別組再編成全新的三人小組繼續討論。
經過小組輪迴溝通、討論後,班上各組皆能達成以較廣泛概念取代一系列細節概念進行文章的歸納與濃縮,最後在從剩餘的文句中選出最能代表文章重要概念的主題句的共識,也就是說,透過刪除→歸納→找出主題句,再將各段落的主題句連結,進行文句的潤飾,即可產生摘要。
學生做摘要的過程中,教師應避免給學生標準答案,反而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說明自己摘要的基本事實、上層句子的涵蓋關係、建構的歷程,讓學生高層次的認知能力(也會有摘要其他書籍能力)提升,促使學習態度會變得較為積極。
教師此時應扮演觀察者,詳加記錄或錄影:每位學生是否都專心討論?是否確立大綱?有無把先備知識與教材(摘要)連結?如何正確的表達?真的融會貫通了嗎?
然後根據觀察線索,確立「多角形」學習重點(詞性結構、修辭情境、文意、中心句...),並且找出多角重點彼此的關聯,教師必須截斷多角形中的任何一惡化頂點,鍛鍊孩子紮實的基本功。當孩子練到有能力抓住課文中的中心要旨(摘要),再進一步練功,訓練他們用自己的話說出或寫出整課文章的概略意涵(大意),相信孩子會成為「摘要」高手!

本文於 2011-12-06 發表於「國語日報教育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