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界限的重要性

學校名稱: 圓崇國小 作者: 張燕滿(教師) 指導老師: 人氣:3911
「界限」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界限就是,每個人心裡用來保護自己的一條底線,這條線亦可用來界定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當事情或現象是發生在這條底線以外的,人們會覺得無所謂;但當別人想要試著跨越這條底線時,我們就會開始有不舒服的感覺,繼而想要起身逃避或反抗。
「界限」,包括:「身體的界限」、「人際的界限」、「家庭的界限」、「班級的界限」、「社會的界限」、「國家的界限」……等等。一旦每個個體或團體能遵守界限,才能建立穩定的秩序。
身體的界限意謂著自己主觀意識能接受別人肢體上靠近的距離與碰觸的範圍一旦意識到不良感受的碰觸時,我們有權利並且要有勇氣以口語拒絕或馬上離開以保護自己;同樣的,當別人也有同樣的反應時,我們也要能尊重別人,不再跨越雷池一步。
   「人際的界限」亦是,當自己與他人的想法相左時,處理人際界限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能夠感覺到自己是真實的平衡,若一眛地固守己見或任由他人挑戰,都會失去平衡,最後則會產生困擾。而人際界限與彼此的關係親疏有著相當大的一相關性,我們有時候會對同樣的一件事但不同的對象,而有不同的評價或是採取不同的行動。
   「家庭的界限」則是家人彼此間有明確區分個體的一條界線,以及家人與外在環境的一道屏障。我們雖然看不見這條界線的存在,卻能夠感受到它是如何在家庭裡的運作以及對家人的影響。例如:家庭裡的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角色關係,它就是一個界限的運作,中國五倫所強調的中有三倫是屬於家庭的角色界限,父子、夫婦、兄弟,每個人要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踰矩,始能讓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
   同樣的,在一個班級成立之初,由全班師生共同擬定班規-「班級的界限」這是一件必要且迫切的事;同理,一個新的團體成立之初,由團體的全體成員與團體領導者共同訂定團體規約,這也是一件必要且迫切的事。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彼此的約定,這樣,團體的運作始能步上軌道。
    「家規」、「班規」、「團體規約」、「校規」、「行規」,甚至是「法律」,所代表的就是一個「界限」,一條畫分個人與他人、個人所在系統與外界環境的隱形線。對個體而言,這條界線能幫助個體保護自己不受侵犯;對整個系統而言,這條界線卻是能幫助系統的保持正常的運作。清楚的界限,其實對個體與系統而言,是必要的。
    當然,維持系統的運作,需要保護守規矩者,同時也要懲罰違規者。如果有人違反該系統的規定,該如何處置?通常,團體的領導者扮演著一個靈魂人物,他通常就是系統最有權勢的人:家庭裡,靈魂人物通常就是父母親;團體裡,靈魂人物通常就是領導者;班級裡,靈魂人物通常就是導師;學校裡,靈魂人物通常就是校長或是懲戒委員會……,靈魂人物握有獎懲的權力與義務。
    系統中的成員一旦發覺自己處於一個岌岌可危的系統,或是想要改善整個系統的運作,以下有幾個可行的方法可嘗試:
一、打破平衡的假像:透過團體內每個個體的自我覺察,讓每個成員一一說出心中的立場與苦楚,同時傾聽每位成員的心聲,打破僵化與固著的系統與角色關係。
二、重劃界限:許多團體常會因成員之間模糊不清的界限,而不斷的產生衝突,進而造成彼此間越來越疏離的關係,例如某些成員常因著「關心而過度侵入對方的界線,反而提高與對方的衝突與壓力。團體成員可重新還原並思考事件發生的狀況、檢討彼此的角色關係與固定的、反射式的行為模式,並透過彼此分享與討論,加以重新修正與調整,讓界線不再僵化固著,如此才能增強團體的功能,使得個別化得以受到重視,進而增強個體的存在感。
三、舉行會議:透過會議,團體成員除了可以澄清界限更可透過「傾聽」了解彼此的立場,開誠布公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將有助於溶解因誤解而形成的冰山,進而使成員間的關係更為融洽與緊密。
四、重新框視:改變事件或情境的初始意義,用可能產生的新脈絡,以提供更具建設性的觀點。以重新框視的方式,有可能替團體為改變團體運作模式而帶來新的選擇。

    每個人都遵守家規、班規、校規、法律,如此一來,家庭、班級、學校、國家使能保持運作。團體中一旦有人對成規產生質疑,更須透過團體的決策修訂,使團體成員經由認同而遵守規約,才是根本之道。

本文於 2011-10-01 發表於「其他師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