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鐵馬遊家鄉 紀錄22村特色

學校名稱: 和順國小 作者: 林穎慧(和順國小教師) 指導老師: 人氣:195

為了解從小生長的家園,和順國小五年級學生以「小記者大志氣」為主題,向國泰慈善基金會申請圓夢計畫,由基金會提供腳踏車,讓師生騎鐵馬紀錄義竹鄉二十二個村莊的點點滴滴,同時集結心得,計畫出版出書。
走出村莊規劃在地景點
位於嘉義縣西南部的義竹鄉是個傳統農漁村,缺乏就業機會,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學生很少走出自己的村莊,對家鄉停留在「放眼望去都是玉米田」的印象
在進行踏查前,師生大量查詢書籍與網路資料,並諮詢當地文史工作者,規劃想去的在地景點。義竹鄉幅員遼闊,總面積大約八十平方公里,單純騎腳踏車繞外圍一圈,大概需要一天。由於和順國小位於義竹最西南方,不管到哪一個村莊都很遠,得花更多時間訪查。師生每次探查大約三小時,總共花了十六次才完成。
遊歷古蹟發現義竹亮點
透過實際走訪,學生發現雖然家鄉有不少坍塌的老舊房子,但仍然有許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景點:建立於日治時期的東後寮教堂,見證二次世界大戰留下來的彈痕;一旁的火車公園結合百年老屋,還有社區耆老擔任解說員,讓師生非常驚艷。
結合西洋、日式與閩南風格的翁清江古宅是縣定古蹟,名人牆上詳細介紹義竹鄉的人才。前往有著埤塘景觀的埤前村時,學生吳育丞分享:「我最喜歡這裡,整個社區古色古香,真有味道!」

經過深度訪查,師生發現很多原本老舊的社區在改造後變得更乾淨,也保留美好特色,他們一致認為「慢活觀光」最適合義竹鄉。
產業轉型注入更多活力
師生同時也發現義竹鄉並非一個完全沒有特色就業的地方。例如,有業者就將人煙稀少當優勢,讓義竹鄉擁有全臺灣繁殖量第一的鱷魚產業。田野上開始有回流的青年農民改種高經濟價值的火龍果取代低經濟價值的飼料玉米。某些荒廢的田地,也在這幾年環保能源的推動下,蓋起一座座太陽能發電設施。這些不同都為為家鄉帶來改變,注入更多活力。

雖然目前人口還是持續減少與老化,但透過實際訪查,學生提早了解未來的就業選項:除了離鄉打拚,也可以留在家鄉進行更多產業轉型。學生蔡旭翔說:「參觀鱷魚場讓我了解,只要選對產業,留在鄉下也能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
 

本文於 2018-04-29 發表於「國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