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做家事好處多

學校名稱: 大林國小 作者: 吳淑英(教師) 指導老師: 人氣:701

不知從何時開始,學生的聯絡簿上出現一項叫做「做家事」的功課。想想自己小學時候,老師從未出過這樣「奇怪」的功課,倒是自己的父母天天要求我們做家事:早起灑掃、洗衣,放學後煮飯、收衣、餵牲畜,放假日下田除草、採收農作,那時的鄉下孩子個個本事十足。

身為老師的我,一開始發現有同事出這樣的功課給學生,心裡直納悶:家事的分擔不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嗎?老師把它拿來當成一項功課有其必要性嗎?

會不會「越界」了呢?

現在的我,也開始出這項功課給學生,原因是我發現到現在學生的做事能力不足,不懂得做事的方法,掃把拿不好的孩子還真多,托把拿著當大筆揮的人也不少,真正懂得做事訣竅的孩子也不過一、二人,再要尋找「願意」做事的孩子就更難了;不會掃地,老師可以教,不願做事,老師可也奈何不了。希望能藉由這項功課,讓學生多少有勞動的機會,順便從中體會父母的辛勞。曾有家長感老師讓他的孩子有做家事的機會,老師出的「功課」孩子多半比較願意做,可見孩子在家主動幫忙家事的不多,恐怕連父母都叫不動了。

時有耳聞,有不少的父母付錢鼓勵孩子做家事,更甚論件計酬呢!我常思索這樣的問題:付錢給做家事的孩子,是一種對的鼓勵方式?還是錯誤的教育?必竟家事是家裡每一個人的事,毎一個身為家人的人都有責任分攤家事,這和外出工作領酬勞是不相同的概念,若孩子不能由外控行為轉化為內控行為,有一天做家事不再有金錢回報時,孩子還願意做下去嗎?

這讓我想到在教室裡,請學生努力做一件事時,總有學生問到:事後有沒有獎勵?我總是回答:「做該做的事一定要有獎勵才去做嗎?不對的事,如果少了懲罰,你就毫無忌憚的作為了嗎?我們可不可以自己為自己做事,而不是為獎勵做事?」此時,學生總是啞口無語,不好意思的低下頭來。

家事的學習是有其必要性,它不只能讓自己的生活上軌道,更能將這種能力轉移到往後的就業上,有很多事情的處理方法是相通的,事情做多了,就熟能生巧,所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嘛。

現在回想起小時候,那時,總有做不完的家事,有時貪玩少做了,總是被家長責罵、處罰,漸漸的記取教訓後,不但養成了濃濃的責任心,也累積了做事的能力;因為有那段辛苦的日子,才有今日的無憂,真是由衷的感謝父母的教導,我也常以這樣的可貴經驗例子,勉勵孩子要養成勤奮做事、自我負責的態度。

 

本文於 2009-12-13 發表於「國語日報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