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挖掘遺跡探故事  仿古生活懂珍惜

學校名稱: 網寮國小 作者: 戴東豪(教師) 指導老師: 戴東豪 人氣:265

挖掘遺跡探故事  仿古生活懂珍惜            戴東豪
  五年級學生在社會領域曾經學過從遺址的分布及出土遺跡的合理推測,可以對遠古人類的生活方式略知一二,然而為了能夠進一步體驗先民的艱苦生活,以讓學生珍惜現今物資取得相對便利,嘉義縣網寮國小及雲林辰光國小教師申請樹谷教育園區活動,希望透過挖掘古物與鑽木取火以加熱食物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反思與體悟。
  善用工具挖掘古物  揣想古人生活方式
  園區隊輔老師首先介紹在遺址現場可能的發現,並介紹考古工具的使用,無論出土的人骨、獸骨或遺物,都應該小心翼翼的用捲尺測量長寬、刷子輕輕刷下土壤並在考古記錄板記下形狀、大小、方位及顏色,最後放入收集桶,帶回研究室整理。哲豪表示,挖掘土坑的過程帶點緊張和興奮,另一方面,不知道出土的會是什麼神秘遺物,非常刺激。
  考古活動結束,大家共同在教室分享挖掘結果,希望能穿越時空、幫助古物說故事,藉此推測以前的人的生活方式可能的樣貌。品誠分享挖掘到的類似鹿角和獸骨的化石,推測以前的人可能飲食中已有獸類肉品。廷勳則分享挖掘到的集中一處的貝殼塚,推測遺址距海不遠,而破碎的貝殼也有可能代表古代人食用貝殼用擊碎的方式。隊輔老師表示,貝殼的大小也反映出當時的氣候狀態,當貝殼較大時,代表天氣較為寒冷,小貝殼顯示氣候較為溫暖。雖然這是一個模擬的考古課程,但仿真的活動設計,讓學生身歷其境,共同分享成果,非常有意義。
  鑽木取火  珍惜物力維艱
 遠古人類為了生活,取食過程有著現代人難以想像的辛苦。為了讓學生珍惜物力、愛惜資源,因此,午餐必須從砍柴及鑽木取火開始。首先,將麻繩拆解拉鬆,形成火絨,放置在有圓孔的木棍下,利於引燃火苗。接著,雙手用力合併搓動垂直圓孔的木棍,不斷由上而下,反覆大力旋轉,目的在加熱取火。學生分工合作,彼此接力快速轉動。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看到輕煙纖纖裊裊升起,接著小心的包起火絨,輕輕吹氣,看到火苗後便添加細樹枝,待火力穩定後,移至土窯準備煮冬瓜茶。子耕說,鑽木的過程雖然很累,但是看到火苗升起,真的很有成就感。
 戶外砍柴的學生也不輕鬆,除了要學習鋸子的使用方法,砍回來的樹枝還要剝皮,以利乾燥,容易生火。每個過程都讓隨隊老師提心吊膽,但是,看著學生仔細聆聽、遵循教練指導、最終完成砍柴任務,師長們不禁心中感動,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已經長大了。
 廚房組的學生切好食材並完成披薩的鋪排後,就循序漸進的送進窯烤爐中,待金黃色的披薩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期待已久的午餐終於完成了。
 經過一番折騰,妘驊說,吃東西時,我從來沒有這種得來不易的感覺,實在太感動了。詳益說,以前的人要吃一餐實在也太麻煩了吧。看著學生們狼吞虎嚥的吃著窯烤披薩,喝著柴燒冬瓜茶,教師心想,學生心中應該更會珍惜現代便利的生活,對於生活中的資源,必定也多了一份惜物主張。

本文於 2019-08-08 發表於「國語日報樂學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