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母語的傳承與延續

學校名稱: 下潭國小 作者: 鄧建伯(三年甲班) 指導老師: 林佩君 人氣:232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如何在日新月異的潮流中保有傳統文化是很重要的母語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是祖先傳遞的語言包含族群的文化及習俗也是我們跟族群連結的線索。從小我們聽到父母親講閩南語,閩南語是父母親從小講到大的語言,我們也認為不要忘記父母說的話,把母語說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記得有一年,媽媽鼓勵我參加嘉義縣閩南語朗讀比賽,結果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媽媽很高興的說:「好孩子,你把祖先傳承的語言,說得很清楚很好聽喔!」

    上閩南語課是我們最期待的,老師最近教我們諧音,老師說諧音不僅是語言溝通,更是民俗文化展現,形塑人們交往活動的行為,老師設計有趣的閩南語諧音,讓我們猜猜看,大家分成三組,我們絞盡腦汁要通過挑戰,題目琳瑯滿目,像是「厚道」是指下巴長的意思、「導遊」是指醬油的意思、年節摔碗盤「碎碎平安」是指歲歲平安、「角五」是指覺悟、「幾乎」是指姊夫的意思、「整株好好的,沒有砍斷」是指無錯,我們在緊張刺激的分組競賽下,學習了有趣的母語,了解祖先承傳的語言智慧。

    還記得有一次,上閩南語的俗諺,俗諺包含對學業、對事業、對人生,都會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老師說了有趣的俗諺故事,例如:「少年不會想、吃老不成樣」是指少壯時期不努力,莫怪老大徒傷悲了;「死皇帝不值活乞食」意思是乞食至少還活著,還可以創造生命;「貓走過頭,鴨母殿尾後」意思是臨事千萬不能得意忘形如貓,也不能放鬆腳步如鴨,保持貫徹始終才是成功的要訣;「大目新娘找無灶」是指眼拙,找不到目標;「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意思是誰人無錯。其中有句諺語對我影響很深:「甘願做牛,毋驚無犁拖」,寧願像牛一樣勤耕,不怕沒事情做,比喻人要努力;萬事皆能成功。我用此句俗諺勉勵自己要努力。

    祖先傳遞母語的智慧,語言是民族溝通的工具,語言也會相互融合,閩南語包含了原住民語、漢語、客家語與日語等各族語言,是各族的文化交流產物,在長年累月下形塑的文化,需要我們保存及發揚推動,將珍貴的傳統母語延續下去,

閩南語是我父母親從小講到大的語言,莫忘父母說的話,把母語說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本文於 2020-02-29 發表於「其他大紀元 教育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