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和順國民小學 - 主題報導 | 2013-02-27 | 點閱數: 1671

 

        在美國,越來越多家長購買觸控式平板裝置作為孩子們的佳節禮物,即便是牙牙學語的孩童也不意外,顯示全球教學市場掀起的E化浪潮,已為家長們帶來一波新的衝擊。

目前iTunes App Store已超過70萬個App,其中教育類App約佔13%。根據隸屬於芝麻街工作坊(Sesame Workshop)的非營利組織-美國數位學習提倡機構 (Joan Ganz Cooney Center,庫尼中心) 指出:在iTunes上熱賣的教育類App,近八成是設計給學齡前及國小兒童,都是宣稱能幫助幼兒發展閱讀和語文能力的產品。問題是這些產品真的有號稱得那麼好嗎?

庫尼中心為響應「閱讀能力分級宣導活動」(Campaign for Grade-Level Reading),在過去八個月針對市面上的數位教學產品與專案進行地毯式調查,調查發現,孩童學習應用軟體需求近年來迅速擴大,可謂為數位西部拓荒史。但許多教學使用的App宣稱能教會重要的閱讀和語文技巧,其實大部分都還只是停留在閱讀的基礎層級,僅著重在非常基礎的識字能力,如:讓學童敲點平板螢幕辨識A,B,C的小遊戲,卻無法觸及學童需要的更高層次-閱讀技巧,而家長和教育人員對這些應用軟體也普遍缺乏更深的認知。

 

以iTunes App Store最受歡迎的讀寫能力類App為例,約有45%的產品針對字母和發音教學,僅有約5%的產品著重於辭彙教學,但並沒有針對閱讀理解、說故事能力的教學產品。多數的閱讀類App僅以抽紙牌、點擊字母和辨識發音等步驟,不斷重複的進行遊戲。

僅著重在字母與基礎閱讀技巧的培養,但缺乏先備知識與足夠的辭彙情況下,並不足以幫助孩子成為好的閱讀者。而日前由美國國家教育發展評量計畫(NAEP)評量結果亦印證該項事實:來自弱勢背景的孩童表現不甚理想,顯示辭彙和閱讀理解之間的重要關聯。

該項調查亦檢視市面上熱門的兒童電子書,發現很多家長下載了產品後,卻未善用電子書的互動功能,且大部份的產品僅直接敘述故事並植入遊戲及動作、聲音的方式表現,只能認音和識字,至於文字書寫及更進一步的作文則沒有納入電子書教學內。真正好的電子書,應培養孩子成為一名閱讀者,讓孩子會主動提問、串連圖片與故事並賦予自己的想法,或可詮釋推論故事情節。

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四年級學生並未具備其應有的閱讀素養(尤其是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童),須找到新的方法來幫助這些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童。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在或許也正是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利用數位裝置與產品來培養下一代閱讀素養好時機。不過,科技雖可提供教學技術上的支持,但仍無法取代老師與家長的用心教學與付出。

資料來源:http://reading.cw.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23b25b9b7013c04fe0f6c0032&numb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