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8
:::

體驗古早秋節美味

學校名稱: 秀林國小 作者: 黃秀閑(事務組長) 指導老師: 人氣:292

為了讓學生瞭解中秋節不只有烤肉活動、品嘗月餅或賞月而已,其實還蘊藏著秋收時節,敬天愛地的意涵。於是,教師利用本土語課設計相關活動,讓學生認識並體驗中秋節的習俗。

從生活中窺見習俗

    首先,教師透過簡報呈現稻田邊的「土地公拐杖」照片,從「土地公拐」的故事開始述說。

    相傳中秋節這天是土地公得道升天的日子,農婦們會準備一支夾有紙錢和清香的竹杖,好讓土地公拄著拐杖巡視農作,還備有月餅和自家搗的麻糬(傳說土地公愛吃麻糬),要家裡的小孩拿到果園或田裡祭拜土地公。學生又慶馬上體會到:「 那應該是要感謝土地公保佑農人有好收成。」的確是要感念大地滋養萬物;感念土地公庇佑年年豐收,也期望孩子能更聰明。                          

手做米食過佳節

    趁這次的課程,更帶領學生從辨別糯米與白米中,認識各種米食的用途。學生屏臻說:「雖然白米和長糯米很難區別,但總算知道除了日常吃的米之外,原來製作湯圓、麻糬要用圓糯米,米糕則是長糯米煮出來的。」了解米的種類與用途,接著就是重頭戲—搗麻糬。由於任課班級有二年級和六年級,就以不同方式進行。二年級的學生先蒸煮糯米,再一起用力搗成麻糬。六年級學生則體驗較有難度的做法-將「粿粞」切成一定厚度,放入滾水中煮透。再將黏稠的粿粞用飯匙搗成麻糬,使用筷子捲起一球球的麻糬,裹上芝麻粉。即使田園裡插土地公拐或自製麻糬感謝天地的祭儀已漸式微,孩子親身體驗古早過節方式,將更珍愛這片土地。

本文於 2017-10-31 發表於「國語日報第14版」